南京哪家感统失调训练中心
南京金色雨林少儿学习能力训练中心,孩子感统失调可大致分为:前庭感失调、触觉能力不佳、本体感失调三大部分,表现为生活的方方面面。 南京感觉统合失调训练哪家学校好,首选金色雨林,了解更多课程训练咨询在线客服

由于感统失调的早期症状不易发觉,导致许多家长常常不确定自己的孩子是否属于感统失调,那么以下7种情况可以参考。
1、语言发育迟缓。
感统失调的孩子听力检查一般没有问题,但他们却不能专心听别人的话,也不会对别人的话作出相应的行为反应,让人觉得他们好像根本没听见一样。并且,他们想要说话的时候,也常常不知道怎样用语言来表达,表现出一定的语言发育迟缓症状。
2、不会系鞋带,穿袜子,穿鞋,穿衣服等。
这样的小事儿,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需要手部精细动作非常到位。所以,如果孩子始终学不会系鞋带,穿袜子,穿鞋,穿衣服,极有可能存在感统失调的问题。
3、玩耍时,技巧不如其他孩子。
感统失调的孩子无法把感觉信息进行有效的组合统一,对外界缺乏有效的顺应性反应。所以,他们不会操作复杂的玩具,并经常容易把玩具弄坏,在玩耍过程中抗干扰能力差,不注重细节,遇到危险也不知道及时躲避。
4、讨厌手工劳动和益智游戏。
有些感统失调的孩子手眼协调差,不会拼图,不会用剪刀,所以对手工劳动和益智游戏会不感兴趣甚至讨厌。
5、不会钻、爬、跑、跳。
感统失调的婴儿和同月龄的正常孩子比起来,钻、爬、跑、跳以及坐起或站起的动作会比较吃力。
6、发育水平基本正常,但行动笨拙。
一些孩子的发育水平也许基本符合正常的发育标准,但是你会发现,他们走路比较费劲,动作也非常不协调,跑步的时候还常常会出现摔倒的情况,也是由于感觉统合失调的缘故。
7、反应敏锐,焦躁不安。
触觉敏感的孩子反应特别敏锐,讨厌别人的靠近和触摸,甚至讨厌光和声音,对集体活动也非常抗拒。
PS:以上仅供家长参考,更详细的鉴定请到专业机构。另外,孩子是不是感统失调,都不必过于紧张,只要不错过孩子训练的黄金时期,感统失调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
儿童感统训练方法有哪些?
1、用脚尖向前行3米
训练目的:身体的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掂起脚尖向前走约3米的路程。
难度设置:A 只走2-3步路的距离;B 逐渐地增加走的距离直到达标。
帮助给予:
站在孩子前面扶着他/她的双手;
只在有需要时才给予及时的帮助;
在终点处放置奖励物鼓励孩子坚持走到终点。
2、双手各持一球走直线2米
训练要求:让儿童两手侧平举,掌心向上,两手各托一小皮球沿直线路线行走。
难度设置:
A开始时可先不让孩子拿球,徒手走;
B孩子的技能掌握后让其尝试持球并且脚尖跟着脚跟行走;
帮助给予:
不能单独完成的孩子家长可跟在其身后,给予身体指导。
3、双手接住从1米远弹来的中型球
训练目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运动企画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接住训练者从约1米远的地方扔到地上弹起来的中型球(篮球大小的球)。
难度设置:
距离设短一点,并且让另外一位成人在孩子身后手把手地教,边教边把要点告诉孩子;
帮助者站在孩子身后,只在有需要时才给予身体协助;
距离逐渐增大,尽量让孩子自己尝试接球;4 如果孩子接中型球有困难,可换成大型球,等孩子的技能熟练后再换成中型球。
4、跑向滚动着的球,把球向前踢
训练目的:动作企画能力、方向感。
训练要求:让孩子边跑边踢滚到他/她脚下的中型或小型球。
难度设置:
A先用中型球练习,孩子的技巧熟练后再用小型球练习;
B开始时训练人员以极慢的速度把球滚到孩子脚下并示意孩子踢球。
C必要时可给予适当的身体帮助及提示,如另一成人站在孩子身后一手扶着他/她的身体,一手(或脚)推动他/她的右脚。
5、双脚被提起时,可用双手向前走路
训练目的:增强手臂力量和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让儿童趴在地上,双手和双膝接触地面,成人则在儿童身后握其双足足踝,示意儿童用双手交替运动往前爬。
难度设置:
A 先让儿童习惯被提起双脚的姿势;
B 鼓励儿童向前走1-2步;
C 训练至儿童能自如地向前走。
帮助给予:
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孩子习惯被短暂提起双脚的姿势和感觉;
延长提起孩子双脚的时间;
鼓励孩子尝试向前走,用食物或其他孩子喜欢的方法来强化。
6、能连续拍球3次而球不弹走
训练目的:加强手臂的控制能力,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连续拍3次中型球(篮球大小的球)。
难度设置:
A 只拍1次;
B 拍2-3次;
帮助给予:
训练者拍一下,等球弹起后把着孩子的手拍一下;
把着孩子的手教孩子拍2-3下,球要尽量弹高,便于孩子的手有足够的时间调节
7、能在20厘米宽,10厘米高的平衡木上行走而保持平衡
训练目的:增进孩子的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在不扶持,保持身体平衡的情况下走,走过规定尺寸的平衡木。
难度设置:
A 只走一半的距离;
B 走完全程;
C 单手持物走;
D 双手持物走。
帮助给予:
开始时成人需要反复做示范,并跟在孩子后边走,给予身体协助,如拉着孩子双手或扶其双肩;
成人站在平衡木一旁,孩子行走时拉着他/她的一只手给予扶持;
只在需要时给予扶持。
8、能用脚尖站立10次,每次站立3秒钟
训练目的:腿部运动能力、重心及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双脚脚跟着地,脚尖掂起地站立,每次站立3秒钟时间。
难度设置:
A 开始时让孩子扶着墙壁或椅背站立;
B 让孩子尝试徒手站立。
帮助给予:
可以在墙壁上孩子掂脚可触及的地方挂一奖励物,鼓励孩子掂起脚去拿取;
给孩子数数,让他/她知道要站多长时间。
9、能用勺子把乒乓球送至约2米外的目的地而乒乓球不掉下来
训练目的:增进平衡能力和手部控制能力,加强动作企画能力。
训练要求:用勺子把乒乓球送到2米外的地方。
难度设置:
A 开始时尝试先给孩子一个立方体的积木在距离极短的两张桌子间传送,让孩子便于操作;
B 用不粘胶在地上贴两条平衡线;
C 改用乒乓球尝试;
D 按照预设距离训练。
帮助给予:
为提高孩子的兴趣,建议开始时成人和孩子一起参与游戏;
孩子的技巧熟练后,鼓励孩子和其他孩子进行竞赛。
10、做5次前滚翻
训练目的:增进协调、平衡能力,刺激本体感觉。
训练要求:让孩子模仿成人连续做5次前滚翻的动作。
难度设置:
A 开始时只要求做2-3次;
B 要求孩子连续做5次,并要求孩子在动作过程中身体尽量保持直线。
帮助给予:
开始时要全程给予身体协助,并用语言鼓励孩子尝试;
尽量让孩子自己完成,必要时给予口头提示,要随时注意孩子的安全问题。
11、转椅游戏
训练目的:调节中心与平衡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坐在转椅内,家长在一旁旋转椅子,速度逐渐加快。
难度设置:
A开始时为避免孩子紧张,可让其双手抓住椅子的扶手;
B孩子习惯后要求其两手自然放在腿上*身体控制重心,并闭上眼睛。如果孩子不配合,可用布带将其双眼蒙住。
12、能来回滚动身体
训练目的:迷路反射控制,身体的控制能力及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在垫子上或在床垫上从一端翻滚到另外一端。
难度设置:
A 在训练者的身体协助下进行翻滚;
B 自己控制身体进行翻滚。
帮助给予:
给予大量的身体协助和口头提示,让孩子从训练中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及翻动的速度和力量;
只在有需要时给予身体协助;
确保孩子的安全,避免碰伤。
13、做一连串手部和腿部动作时能保持平衡
训练目的:身体的控制和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模仿一系列的手部和腿部动作,如:跳舞、打功夫等。
难度设置:
A 选择简单一点的动作;
B 选择较为复杂的动作,包括弹跳、跳跃等动作。
帮助给予:
另外一成人站在孩子旁边,如果孩子失去平衡,只在他/她可能要跌倒时才给予扶持;
在孩子前后方均铺上垫子,孩子跌倒后鼓励他/她自己起来继续练习。
14、能学青蛙跳20厘米的距离10次
训练目的:腿部运动能力/重心及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用不粘胶在地板贴两条平衡线,成人给孩子示范如何做青蛙跳几次,然后指导孩子模仿。
难度设置:
A 开始时,线段间的距离应该短一点,让孩子容易达标;
B 如果孩子不愿意合作,可引入食物奖励的办法,把奖励物放在落地的一端之线条上,孩子跳到线上就奖励;
C 逐渐地把线段间的距离增大。
帮助给予:
身体协助;
每一难度中如果孩子遇到问题,都要及时给予身体或口头上的指导,重复示范并注意提起孩子参与的兴趣。
15、单脚原地跳
16、在10厘米宽2米长的地面线条上走保持身体平衡
训练目的:平衡能力的控制。
训练要求:在地板上用不粘胶粘一条2米长10厘米宽的线条让孩子在线条上走。
难度设置:
A 开始时只走一半的距离,允许偶尔走出界外;
B 要求孩子走完全程,尽量不要走出界外。
帮助给予:
训练者可站在孩子前方,拉着孩子的手向前走;
要提醒孩子既注意脚下的线条,又要注意前方的路;
训练者在孩子的前方引导孩子走,但不给予身体协助;
让孩子自己尝试独自走。
17、能跳过5厘米高的绳
18、踏小三轮车转弯避开障碍物
19、扶物能单脚站立5秒
训练目的: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扶着椅子或家长手握的棒子单脚站立约5秒。
难度设置及帮助给予:
A 手把手地教孩子用双手扶着椅子的*背,提起孩子的一条腿悬空约5秒,然后放下。过程中用简单的语言告诉孩子怎么做,如:“抬腿!”、“放下!”
B 让孩子自己尝试5秒内(可用数数提醒他/她)不要把脚放下;
C 孩子掌握了技能后,改用棒子。家长双手握住棒的两端,孩子则抓住中间重复以上步骤。
20、双脚一齐从较后一级楼梯跳下。
21、双脚原地跳。
22、自己上、下小三轮车。
23、双脚轮流跨过15厘米高的绳
训练目的:身体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绳子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柱子或椅子上离地15CM高,让孩子双脚轮流抬高跨过绳子。
帮助给予:
用姿势示意孩子如何抬腿跨过绳子,必要时给予身体协助,伸手把他/她的腿抬高跨绳;
要时时口头提醒孩子注意脚下的绳子,避免绊倒;
建议用有弹性的圆形橡皮绳。
感觉统合训练的作用
1、感觉统合训练可以发展儿童的智力。
2、感觉统合训练可使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和特殊儿童融入正常的教育之中。
3、感觉统合训练有利于增强儿童的体质。
4、感觉统合教育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有积极影响。
(1)有助于培养儿童愉悦的心情,使儿童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
(2)促使儿童注意力集中
(3)感觉统合训练有助于特殊儿童建立自信
5、感觉统合训练可培养儿童勇敢顽强、克服困难、超越自我的意志品质。
6、培养儿童竞争、团结、协作的社会意识,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7、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0-3岁:儿童感觉统合基础训练阶段,也是感觉统合失调的预防阶段。
3-6岁:儿童感觉统合较佳训练阶段,也是感觉统合失调的治疗阶段。
6-13岁:儿童感觉统合重要训练阶段,这是感觉统合训练的矫正阶段。
相关回答
金色雨林测评测什么?
答:您好,我们测评从孩子的感觉统合、听知觉能力、视知觉能力、思维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五方面来评测孩子的学习能力综合发展。测评过程中有您的描述、孩子自己做题展示部分、专业测评师观察三部分综合评定结果,非常客观准确。在这个基础上找到您所说的感统失调问题的具体成因。给予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我们的测评都是请专业的测评师来完成,需要提前预约时间。
怎样进行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效果如何?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首先由心理专家测查和诊断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程度和智力发展水平,然后制定训练课程,通过一些特殊研制的器具,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参与。
感觉统合能力的训练,就是针对这些问题而进行的大脑功能训练,运用一些专门的器械,要求孩子注意力非常集中地完成协调性的动作,例如,平衡能力的训练,让孩子通过平衡木、平衡台、蹦床、旋转圆筒、独脚椅等项目,来训练大脑前庭平衡功能,提高孩子的注意力。通过跳绳、小滑板、大滑梯、阳光隧道、彩虹筒等项目,训练孩子的本体感,提高孩子的动作反应速度。通过羊角球、袋鼠跳、大笼球、爬袋等项目,训练孩子的触觉,稳定孩子的情绪,增强勇气和自信心。通过拍球、趴地推球、抛接球、网缆插棍等项目,来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性,解决粗心大意的问题。感觉统合训练还可以矫治儿童多动症、抽动症、自闭症、智力发育迟缓、语言发育障碍、尿床、运动协调障碍等特殊问题。
一般经过1~3个月的训练,就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孩子的学习成绩、逻辑推理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动作协调能力、人际关系、饮食和睡眠、情绪等方面均有令人满意的提高和改善,其中,儿童的智力水平也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美国、日本、台湾等地从70年代起开展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现已发展成每个小学校都设有感觉统合训练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国内已研究开发了这一训练理论和技术,在中国儿童中也取得了明显的疗效。临床实践表明,参加训练的儿童都有不同的改善,其中85%的受训儿童有显著的效果。

机构简介

1运动力课程:感觉运动统合课、体能课
2认知力课程:注意力记忆力课、视动统合课、阅读理解课、思维训练课
3情感力课程:自信营、情绪营、人际交往营、沟通营、突破自我营、领导力营、头脑风暴营
校区地址:
南京市建邺区江东北路河西中央商场三楼
以上就是关于金色雨林学习能力研究中心课程内容。更多孩子素质能力类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课程开班,学校地址等学校信息,请进入“金色雨林学习能力研究中心”网站详细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