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培训网!吉安[切换城市] 登录 注册
首页 发布课程 机构平台 手机浏览

手机扫一扫

咨询热线

400-0808-102

常熟孩子提升感统力不足的技巧

常熟金色雨林感统训练培训中心   2020-07-28 阅读:96
 常熟感统失调训练中心

 

常熟金色雨林少儿学习能力训练中心,当孩子感统失调怎么办?少儿感统能力轻度失调、感统能力中度失调、感统能力重度失调怎么训练?来常熟金色雨林,我们有专业的团队,为更多家庭解决孩子问题的机构

感统失调的具体表现
感统失调可大致分为:前庭感失调、触觉过分敏感、本体感失调三大部分,表现为生活的方方面面。
前庭觉是影响孩子成长和学习发展重要能力。前庭接收脸部正前方视、听、味、触的信息,筛选过再传入大脑,并选择正确的信息做回应,被称为大脑的门槛。前庭觉必须和空间感取得完全协调才能正确辨别空间位置。
前庭平衡感失调的表现:
好动不安,易跌倒,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
调皮任性,爱挑剔。
触觉也叫皮肤觉。是人认识世界的较好通道,它影响人对环境的较好判断,也影响人对自身的情绪控制及对他人的情绪识别。对性格与情商影响较大。
触觉能力不佳的表现:
触觉敏感(防卫过当):对外界的刺激适应性弱,仅对固有 经验有安全感。怕生、胆怯、不喜欢拥挤、排斥新事物、常 陷于孤独、吸手指等。
触觉迟钝(反应不足):反应慢,动作不灵活,
缺乏自我意识,我行我素,容易打架等。
本体感又称为“深度感觉”,是指来自四肢、肌肉、器官等的位置觉、运动觉、震动觉;简单来说,就是人体对自身的感觉,是人身体中的地图。人们能够不经由视觉进行吃饭、穿衣等活动,就是本体感的直接体现。
本体感不强的表现:
缺乏自信,消极退缩,手脚笨拙,动作缓慢拖拉
没有上进心、缺乏自信心,走路撞桌椅,组织条理差
语言表现能力差。
                 

儿童感统训练方法有哪些?
1、用脚尖向前行3米
训练目的:身体的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掂起脚尖向前走约3米的路程。
难度设置:A 只走2-3步路的距离;B 逐渐地增加走的距离直到达标。
帮助给予:
站在孩子前面扶着他/她的双手;
只在有需要时才给予及时的帮助;
在终点处放置奖励物鼓励孩子坚持走到终点。
2、双手各持一球走直线2米
训练要求:让儿童两手侧平举,掌心向上,两手各托一小皮球沿直线路线行走。
难度设置:
A开始时可先不让孩子拿球,徒手走;
B孩子的技能掌握后让其尝试持球并且脚尖跟着脚跟行走;
帮助给予:
不能单独完成的孩子家长可跟在其身后,给予身体指导。
3、双手接住从1米远弹来的中型球
训练目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运动企画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接住训练者从约1米远的地方扔到地上弹起来的中型球(篮球大小的球)。
难度设置:
距离设短一点,并且让另外一位成人在孩子身后手把手地教,边教边把要点告诉孩子;
帮助者站在孩子身后,只在有需要时才给予身体协助;
距离逐渐增大,尽量让孩子自己尝试接球;4 如果孩子接中型球有困难,可换成大型球,等孩子的技能熟练后再换成中型球。
4、跑向滚动着的球,把球向前踢
训练目的:动作企画能力、方向感。
训练要求:让孩子边跑边踢滚到他/她脚下的中型或小型球。
难度设置:
A先用中型球练习,孩子的技巧熟练后再用小型球练习;
B开始时训练人员以极慢的速度把球滚到孩子脚下并示意孩子踢球。
C必要时可给予适当的身体帮助及提示,如另一成人站在孩子身后一手扶着他/她的身体,一手(或脚)推动他/她的右脚。
5、双脚被提起时,可用双手向前走路
训练目的:增强手臂力量和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让儿童趴在地上,双手和双膝接触地面,成人则在儿童身后握其双足足踝,示意儿童用双手交替运动往前爬。
难度设置:
A 先让儿童习惯被提起双脚的姿势;
B 鼓励儿童向前走1-2步;
C 训练至儿童能自如地向前走。
帮助给予:
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孩子习惯被短暂提起双脚的姿势和感觉;
延长提起孩子双脚的时间;
鼓励孩子尝试向前走,用食物或其他孩子喜欢的方法来强化。
6、能连续拍球3次而球不弹走
训练目的:加强手臂的控制能力,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连续拍3次中型球(篮球大小的球)。
难度设置:
A 只拍1次;
B 拍2-3次;
帮助给予:
训练者拍一下,等球弹起后把着孩子的手拍一下;
把着孩子的手教孩子拍2-3下,球要尽量弹高,便于孩子的手有足够的时间调节
7、能在20厘米宽,10厘米高的平衡木上行走而保持平衡
训练目的:增进孩子的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在不扶持,保持身体平衡的情况下走,走过规定尺寸的平衡木。
难度设置:
A 只走一半的距离;
B 走完全程;
C 单手持物走;
D 双手持物走。
帮助给予:
开始时成人需要反复做示范,并跟在孩子后边走,给予身体协助,如拉着孩子双手或扶其双肩;
成人站在平衡木一旁,孩子行走时拉着他/她的一只手给予扶持;
只在需要时给予扶持。
8、能用脚尖站立10次,每次站立3秒钟
训练目的:腿部运动能力、重心及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双脚脚跟着地,脚尖掂起地站立,每次站立3秒钟时间。
难度设置:
A 开始时让孩子扶着墙壁或椅背站立;
B 让孩子尝试徒手站立。
帮助给予:
可以在墙壁上孩子掂脚可触及的地方挂一奖励物,鼓励孩子掂起脚去拿取;
给孩子数数,让他/她知道要站多长时间。
9、能用勺子把乒乓球送至约2米外的目的地而乒乓球不掉下来
训练目的:增进平衡能力和手部控制能力,加强动作企画能力。
训练要求:用勺子把乒乓球送到2米外的地方。
难度设置:
A 开始时尝试先给孩子一个立方体的积木在距离极短的两张桌子间传送,让孩子便于操作;
B 用不粘胶在地上贴两条平衡线;
C 改用乒乓球尝试;
D 按照预设距离训练。
帮助给予:
为提高孩子的兴趣,建议开始时成人和孩子一起参与游戏;
孩子的技巧熟练后,鼓励孩子和其他孩子进行竞赛。
10、做5次前滚翻
训练目的:增进协调、平衡能力,刺激本体感觉。
训练要求:让孩子模仿成人连续做5次前滚翻的动作。
难度设置:
A 开始时只要求做2-3次;
B 要求孩子连续做5次,并要求孩子在动作过程中身体尽量保持直线。
帮助给予:
开始时要全程给予身体协助,并用语言鼓励孩子尝试;
尽量让孩子自己完成,必要时给予口头提示,要随时注意孩子的安全问题。
11、转椅游戏
训练目的:调节中心与平衡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坐在转椅内,家长在一旁旋转椅子,速度逐渐加快。
难度设置:
A开始时为避免孩子紧张,可让其双手抓住椅子的扶手;
B孩子习惯后要求其两手自然放在腿上*身体控制重心,并闭上眼睛。如果孩子不配合,可用布带将其双眼蒙住。
12、能来回滚动身体
训练目的:迷路反射控制,身体的控制能力及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在垫子上或在床垫上从一端翻滚到另外一端。
难度设置:
A 在训练者的身体协助下进行翻滚;
B 自己控制身体进行翻滚。
帮助给予:
给予大量的身体协助和口头提示,让孩子从训练中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及翻动的速度和力量;
只在有需要时给予身体协助;
确保孩子的安全,避免碰伤。
13、做一连串手部和腿部动作时能保持平衡
训练目的:身体的控制和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模仿一系列的手部和腿部动作,如:跳舞、打功夫等。
难度设置:
A 选择简单一点的动作;
B 选择较为复杂的动作,包括弹跳、跳跃等动作。
帮助给予:
另外一成人站在孩子旁边,如果孩子失去平衡,只在他/她可能要跌倒时才给予扶持;
在孩子前后方均铺上垫子,孩子跌倒后鼓励他/她自己起来继续练习。
14、能学青蛙跳20厘米的距离10次
训练目的:腿部运动能力/重心及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用不粘胶在地板贴两条平衡线,成人给孩子示范如何做青蛙跳几次,然后指导孩子模仿。
难度设置:
A 开始时,线段间的距离应该短一点,让孩子容易达标;
B 如果孩子不愿意合作,可引入食物奖励的办法,把奖励物放在落地的一端之线条上,孩子跳到线上就奖励;
C 逐渐地把线段间的距离增大。
帮助给予:
身体协助;

每一难度中如果孩子遇到问题,都要及时给予身体或口头上的指导,重复示范并注意提起孩子参与的兴趣。
15、单脚原地跳
16、在10厘米宽2米长的地面线条上走保持身体平衡
训练目的:平衡能力的控制。
训练要求:在地板上用不粘胶粘一条2米长10厘米宽的线条让孩子在线条上走。
难度设置:
A 开始时只走一半的距离,允许偶尔走出界外;
B 要求孩子走完全程,尽量不要走出界外。
帮助给予:
训练者可站在孩子前方,拉着孩子的手向前走;
要提醒孩子既注意脚下的线条,又要注意前方的路;
训练者在孩子的前方引导孩子走,但不给予身体协助;
让孩子自己尝试独自走。
17、能跳过5厘米高的绳
18、踏小三轮车转弯避开障碍物
19、扶物能单脚站立5秒
训练目的: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扶着椅子或家长手握的棒子单脚站立约5秒。
难度设置及帮助给予:
A 手把手地教孩子用双手扶着椅子的*背,提起孩子的一条腿悬空约5秒,然后放下。过程中用简单的语言告诉孩子怎么做,如:“抬腿!”、“放下!”
B 让孩子自己尝试5秒内(可用数数提醒他/她)不要把脚放下;
C 孩子掌握了技能后,改用棒子。家长双手握住棒的两端,孩子则抓住中间重复以上步骤。
20、双脚一齐从较后一级楼梯跳下。
21、双脚原地跳。
22、自己上、下小三轮车。
23、双脚轮流跨过15厘米高的绳
训练目的:身体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绳子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柱子或椅子上离地15CM高,让孩子双脚轮流抬高跨过绳子。
帮助给予:
用姿势示意孩子如何抬腿跨过绳子,必要时给予身体协助,伸手把他/她的腿抬高跨绳;
要时时口头提醒孩子注意脚下的绳子,避免绊倒;
建议用有弹性的圆形橡皮绳。
                                                   
感统训练对孩子的好处
较好,感觉统合训练有利于增强儿童的体质。
第二,感觉统合训练可以发展儿童的智力。
第三,感觉统合训练可使感觉统合失调儿童融入正常的教育之中。
第四,感觉统合教育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有积极影响。
(一)有助于培养儿童愉悦的心情,使儿童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
(二)促使儿童注意力集中
(三)感觉统合训练有助于儿童建立自信
第五,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第六,感觉统合训练可培养儿童勇敢顽强、克服困难、超越自我的意志品质。
第七,培养儿童竞争、团结、协作的社会意识,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感统失调的较佳预防期和治疗期
孩子的感觉统合发展是有科学规律的,在三岁之前是孩子感觉统合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感统失调的较佳预防期。
而三到六岁是感统失调较佳的治疗期,如果孩子真的是感统失调,并且已经表现的相当明显,那么三到六岁是较好的治疗阶段。
六到九岁是弥补期,孩子一旦进入小学,感统失调的表现就会突显出来,这时要积极参与感统训练,抓住脑发育关键期。
九到十二岁是感统训练的较后阶段,这个阶段孩子的问题更加突显,解决的难度也会变大。
一旦孩子年龄超过十二岁,感统训练能取得的效果就微乎其微了。
所以,孩子一旦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不必慌张和妖魔化,而是要积极及时的参与到感统训练中,孩子年龄越小优势越强。
                            
相关回答
金色雨林测评测什么?
答:您好,我们测评从孩子的感觉统合、听知觉能力、视知觉能力、思维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五方面来评测孩子的学习能力综合发展。测评过程中有您的描述、孩子自己做题展示部分、专业测评师观察三部分综合评定结果,非常客观准确。在这个基础上找到您所说的感统失调问题的具体成因。给予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我们的测评都是请专业的测评师来完成,需要提前预约时间。
                            
训练效果
    金色雨林训练效果已经达到国际化水平,多数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学习障碍、自闭儿童主要表现为与儿童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易分散、注意力广度缩小、过度活动和情绪冲动,多有认知障碍和学习 困难,通过训练改善注意力,增强记忆力,专注力,提升思维理解能力,培养直觉能力和创造力,迅速提高学习能力,其次更重要的是可以减少孩子对药物依赖,通过脑电生物反馈注意力训练的核心技术,使受训者训练效果达到更安全更高效。

师资力量                            




校区环境


                            

机构简介                                

                                                             
金色雨林学习能力课程体系
1运动力课程:感觉运动统合课、体能课
2认知力课程:注意力记忆力课、视动统合课、阅读理解课、思维训练课 
3情感力课程:自信营、情绪营、人际交往营、沟通营、突破自我营、领导力营、头脑风暴营
    

校区地址:常熟市书院街122-01(市图书馆正对面)             

    以上是常熟金色雨林学习能力研究中心为你整理的常熟儿童感统力培训课程的相关内容介绍,如需了解更多的少儿素质能力类培训班、课程、价格、试听等信息,您可以点击在线客服,或者拨打页面上的联系电话,也可以在线留言,我们课程顾问会尽快联系您,为孩子定制专属课程,开始宝贝们的学习之旅。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qq:895240345 .

相关新闻

    更多推荐新闻
    更多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