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研人数创新高 形势艰难文都陪你一起
今年的考研报名已经结束,据北京文都考研学校了解,今年考研人数将继上一年的290万人之后,再度创下历史新高,达到330万人左右。
一边是考研难度越来越大,另一边是保研大军日益扩容。从近年来招生数据可见,许多高校给保送生的名额占到招生总数的一半甚至更多;“推免”也成为越来越多学生,特别是名校尖子生争夺的主战场;而在尖子生“神仙打架”的背后,高校也频频出招展开看不见硝烟的生源“大战”,选才中的公平问题呼唤制度保障。
推免“大战”一再抢跑 “发令枪没响就输了”
南开大学哲学专业的大四学生夏子萱没想到,努力了3年好不容易赢得保送资格,竟然在正式报名开放前发现,本校本专业名额已招满。也就是说,她输在了“发令枪响之前”。“往前几年,只要有保送资格,想留本校本专业基本上和导师打声招呼就行。”夏子萱惊讶于今年的竞争如此激烈。
按照教育部相关规定,各高校要在每年9月25日之前确定获得保研资格的学生名单,而这些同学要在10月25日之前,在全国统一的网上推免系统报名,申请并参加考核,最终才有机会领到录取通知书。
她眼看着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学校9月公布的推免名单里,全班41人,排在第11名,擦着边刚够保送资格。跟随自己导师留在本专业读研,在她看来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万万没想到,激烈的推免“大战”早已在5月就悄然打响。
不可否认,考核中保留了不少主观因素,被认为留下了人为控制录取结果的空间。尽管没有写在明面上,但不少学校将考生是否“出身”名校作为隐性考核指标,也就是说,非名校考生被录取的几率很小。与此同时,考生导师的推荐、与对方学校的关系等,也都影响考核最终的结果。
这位负责人说,采纳导师推荐的原因也在于,报名的学生多了,有时很难完全从书面材料判断学生的能力,“那么我们认为,专家推荐就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
在文都考研的调查中,考生反映最多的问题是,各校考核标准不一、流程也不够透明。“这确实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该负责人承认,存在不同学校、不同导师的考核方式和难度不一的问题,“有的学校面试就是打个电话,很难真正起到考核的作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社会对其公平性的怀疑。一位考生对记者说,“最终录取谁,根本没有硬标准,学校说是谁就是谁。”
事实上,不仅是学生,各高校也面临不少压力和挑战。一些高校招生负责人表达了同样的无奈,每年招生中都会有一些提前招到的学生在最后关头放弃被录取的资格,不来报到。为了避免被学生“放鸽子”,学校也只能想一些办法,比如这所学校有2000个录取推免生的名额,那么发出的通知可能会超过这个数量。
这种更开放更自由的人才选拔方式,对高校下一轮的竞争和发展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但是无论怎样,如果你已经选择了考研这条路,那么就请坚持下去,也许曙光就在前方。今年的大战即将打响,明年要参加考研的你们也要逐渐明确自己的目标。欢迎你来到北京文都考研学校,这里有专业的老师和详细的规划为你的研途保驾护航!开启人生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