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华仁书院是一所香港著名男子英文中学,位于香港湾仔,由天主教耶稣会营办。
华仁书院在1919年12月16日由徐仁寿成立,是香港第一所由华人管理的英文中学。1932年12月31日,由耶稣会接办。1941年日军侵略香港,学校停课,华仁书院地牢改为红十字会站。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学校于9月8日重开,及后曾开办中文中学,但于1950年结束。1955年迁至皇后大道东现址。
香港华仁书院及九龙华仁书院的学生又称“华仁仔”(英文名:Wahyanite)。
香港华仁书院于2007年年宵市场首度设有摊位,并以招股形式筹募档租。
学校文化
九龙华仁书院的学习气氛自由,着重自学精神,即所谓“华仁精神”(同时亦包含自主、自重、自强;不卑不亢、和而不同)。与香港其他传统名校多录取富有家庭子女有所不同,九龙华仁取录的学生不少来自社会中下阶层。
据《五十六号的星光——九龙华仁书院创校八十周年纪念册》(ISBN 962672403X)所载,九龙华仁是第一所用绿色作校褛的学校(而香港华仁则为宝蓝色)。相传,当时大部分神父来自爱尔兰,传统上,绿色代表爱尔兰。身在香港的神父为纪念祖国,遂将校褛的颜色定为绿色。
学校学生会
九龙华仁书院学生会于一九六六年一月三十一日正式成立,第一任会长便是当年的总学长、现时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教授郭少棠校友,而当时的学生会一共只有九位内阁成员。学生会会长一向都是由总学长兼任。但自一九七一年开始,学生会的要职包括会长、副会长及秘书,不再由学校委派,而是由来自各班的学生评议会成员选出。到了一九七六年,学生会选举投票权扩展到所有中三或以上同学,使九龙华仁书院学生会更具代性和认受性。
九龙华仁书院学生会的制度成熟,学生会宪章列明学生会功能及架构,由执行委员会及学生评议会分别负责行政及立法工作。至今,在行政方面,执行委员会以下设有十个小组,分掌不同范围的工作,而各小组就由一名执行委员担任主席。而在监察方面,设有学生评议会。成员来自各班两至四名代表,负责监察学生会,审核各项计划、财政预算及财政报告,亦包括修改宪章、选举执行委员会成员。
咨询电话:400-0808-102 QQ:1294015820
更多课程请点击:https://www.ttpx.net/com/zsnfed/
地址:中国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怡岛路124号